为什么美国医学生看起来很社会?(2)
设置选修课程(以及一些必修课)确实要根据职业环境变化而改变。在美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有医学院近年来都开设以下课程:医学中的隐藏偏见、正义与人权理论、健康伦理学、决定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结构中的种族主义等等。南加大甚至在发放毕业证的同时,还为完成了这些社会学课程的学生们颁发健康正义证书。
西班牙语医用口语本应该非常有用(加州操西班牙语的拉美裔超过人口一半)。可是,口语课注册非常踊跃,到学期结束时参与率却一般都低于10%。
除热门课程一座难求外,面对几十上百种选修课,“如何选”也成了学生们纠结的问题。
这些非学分选修课涵盖人文、伦理、经济学、艺术和法律领域,旨在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反思、道德决策、医疗保健政策分析,以及在医疗系统中保证患者安全的技能。这些理论知识可以用在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中,从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道德的自省开始,扩展到作为医生应该如何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进行批判性的审视。
医疗专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与所面临的生活内容都比较繁杂,这种特性在医学院期间就开始显现。为适应这样状况,医学生要面对不断扩大的科学知识体系,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同时还要学会对不同的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会不断地攻克不确定性,向同事乃至患者们学习,并学会在职业中找到快乐。选修课的目的就是从以上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专业身份所需的工具。
虽然各个学院对于选修课的设置都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通过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的进步。为进一步探讨选修课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医师报》邀请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专科乔人立教授解读选修课那些事儿。
作者:乔人立教授
基于上述考虑,我认为设置选修课的重点在于提高对学生对医学学习的兴趣,缓解繁重的其学习任务所伴随的压力,医学生能够真切地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由衷的兴趣,并且有信心通过优秀的专业学习来保证就业,职业精神就会随之得到大幅提高。
对于医学的辅助因素,例如医德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的作用非常有限。更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改善社会因素而提高医生的自尊。此外,要想方设法统一医学院招生,以及下决心纠正当前医学学位授予的混乱状态。